常见的头痛治疗?
作者: 百度百科 来源: 百度百科 时间:2016年12月24日 字体:[大中小]
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,可以出现于现代医学内科,外科,神经科,五官科等各科的多种急慢性疾患中。凡是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组织如头皮,颜面,骨膜,硬脑膜,血管,神经,其本身的炎症,损伤或受到牵拉,挤压,都将发生头痛。
头痛的病因包括:
1.颅内疾病:如脑肿瘤,脑膜炎,颅内压增高,高血压,脑血管病,颅脑外伤。
2.颅外疾病:如颈椎病,颈肌纤维炎,三叉神经痛,青光眼,鼻炎,颞下颌关节病。
3.心因性疾病:如神经官能症,癔病。
4.全身性疾病:如金属及药物中毒,高血压,急慢性肾炎。
5.颅外动脉性头痛:如血管性头痛,动脉炎。
6.局限性头痛:如颅骨肿瘤,头皮炎症。
但最常见的头痛要数血管神经性头痛。头痛的诱发因素常与疲劳,月经期,天气变化,精神刺激,失眠等因素有关;疼痛的发作时间为数秒至数日不等,或呈周期性;疼痛常表现为压迫感,搏动感,紧束感,闪电感,烦乱感;疼痛的部位可为深部,浅部,全头,偏头,眼周,后枕等部位;疼痛时伴随有恶心,呕吐,视觉改变,流泪,流涕,甚至发热等症;病程可为数日至数十年不等。根据症状头痛又有急性,急性反复发作性与慢性之分。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慢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的针灸治疗。
中医学将头痛分为外感,内伤两大类。所谓外感头痛就是指由风寒暑湿之邪侵袭而致的头痛。内伤头痛则包括肝阳头痛,痰浊头痛,瘀血头痛,血虚头痛,肾虚头痛等等。根据针灸学的经络循行以及疼痛的部位又可分为太阳经头痛,阳明经头痛,少阳经头痛,厥阴经头痛。太阳经头痛:痛于后脑,连及项背;阳明经头痛:痛于前额,下连面颊;少阳经头痛:痛于头侧,上及头角;厥阴经头痛:痛在巅顶,连于目系。针灸学的理论认为头痛是因为局部经络闭塞,经气不通则痛。疏通局部经络与气血是总的治疗原则,将辨症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。外感头痛施以疏风解表化湿;内伤头痛治以滋肾平肝,补气活血化痰。
辩证取穴:风寒头痛取风府,风池,风门;风湿头痛取风府,风门,阴陵泉;肝阳头痛取风池,行间,太阳;痰浊头痛取列缺,丰隆,中脘;瘀血头痛取血海,地机,三阴交;肾虚头痛取肾俞,命门,关元,太溪。
辩经取穴:痛在太阳取束骨,后溪;病在少阳配中渚,地五会;病在阳明加合谷,解溪;病在厥阴用太冲,内关。发作期以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为宜。如果辩证准确,针刺到位,确可起到针入痛止的效果。对慢性头痛伴有固定周期地患者应每周治疗一到两次,如配合火针疗法效果更为理想。